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下银行元宇宙经济观察网和权重题材跷跷板效应对应的知识点,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各省经济增速目标陆续公布
2022年各省经济增速目标陆续公布
2022年各省经济增速目标陆续公布,截至1月21日,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地方两会,并对外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或年度经济数据。2022年各省经济增速目标陆续公布。
近日地方两会陆续公布2022年经济增速目标,截至1月20日,已有22个省级行政区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经济预期目标均为5.0%以上。
回顾2021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时曾经谈到,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不是定计划而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与明年、后年目标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预期。
因此尽管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总方针不会变。
从长期视角来看,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我国GDP增速是在5.5%至6.0%的水平,即便考虑新冠疫情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国内GDP增速也应该恢复至5.0%至5.5%的水平。
2022年GDP目标大概率将在5.5%左右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通过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后发现,各省市均阐述了稳增长背景下政策组合拳的节奏、力度和重点发力方向,因此后续实际达成目标的可能性较大,为了提振当前对经济的信心和预期,很有可能将目标设定在5.0%至5.5%的上沿,即5.5%。
此外,将GDP增速目标定在5.5%的另一层原因或在于保就业。李克强此前曾表示,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
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人,达1,076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较9月上升0.2个百分点,前期经济增长的短期压力在就业数据上得到显现。
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整体都不悲观
此外,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整体都不悲观,多数预估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5%以上,市场预期的中枢位置为5.2%。在经济增长动能方面,外资对中国消费和出口的预期普遍较高,但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偏弱。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财联社表示,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可能会把目标定在5.0%至5.5%。预测全年会实现5.3%,四个季度分别是5.2%、4.9%、5.6%和5.6%。
王青判断,如果全球疫情在今年得到有效控制,国内消费和投资都会受到提振,国内经济增速有上调空间,估计会达到5.7%至6.0%左右。今年的增长动力会从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切换到基建投资和消费。
截至1月21日,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地方两会,并对外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或年度经济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多数省份将GDP增速目标设置在7%以下,并寻求通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培育新消费增长点等方式推动2022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部分省份相对乐观,对2022年经济增长提出了7%-9%的较高目标。以安徽为例,安徽省经济研究院投资与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夏兴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22年7%的GDP增长目标设定,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符合安徽省经济运行情况,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同时,考虑到要努力缩小与沪苏浙的差距,未来一段时期安徽必须保持更高增速。从经济增长支撑因素看,安徽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具有良好基础;稳定和扩大消费需求有保障;2022年出口也仍将处于快车道,“稳定增长有基础、有保障”。
增速:至少10地GDP增速目标定在7%及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月21日,全国至少已有10个省份提出2022年GDP增速预期在7%及以上。具体看,河南省、湖北省、云南省、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增速预期在7%左右,安徽省、江西省、西藏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增速预计在7%以上。这些省份多数在过去一年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上述10个省份中有8个2021年的GDP增速不低于7%。
如何实现“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针对供给侧,多地提出将保障市场主体的生机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需求侧,多地则落脚在促进有效投资、社会消费扩容升级上。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也是夯实经济发展根基的重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2年多地将通过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以期实现市场主体的持续活跃,保障供给侧充满活力。其中,河南提出,通过深化“万人助万企”,落实新的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助力市场主体的持续发展;江西提出,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2000亿元、净增市场主体超60万户的目标;陕西提出,将以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宁夏回族自治区则将通过设定新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升规入库企业100家左右这一目标,促进市场主体自我激励、持续活跃。
针对需求端,促进疫情后消费持续恢复、培育多种类新型消费成为这些计划较高经济增速的省份2022年重点工作。
举例来看,河南省提出稳定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消费,着力打造消费市场新地标,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举措;吉林省通过发展新旅游、培育新电商、扩大新消费来促进本身消费提质扩容等。
安徽近年来发展迅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促消费、稳增长安排中,安徽明确将更注重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包括推动多层次消费中心建设和合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快到皖里来”系列消费行动,多维度优化消费环境,“双管齐下”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等。
对此,夏兴萍认为,下一步,安徽要千方百计推动三次产业系统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启动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此外,安徽应围绕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加快农业强省、制造业强省建设,提升消费质量,扩大消费能级。
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由于叠加去年底至今年初多地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一季度及全年经济的稳增长备受关注。2021年,全国GDP增速达到8.1%,尽管2022年全国GDP增速目标还未出炉,但从各省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多数将2022年GDP增速定在5.5%-6.5%之间。
如何实现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多地均明确今年将积极抢抓国家加大政府投资规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通过抓重点项目建设来扩大有效投资,继而推动经济实现“稳中求进”。具体而言,广东、江苏、浙江、湖北、上海、北京、安徽、重庆等多地都明确提出,2022年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如何理解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意义?各地将如何推动?
“今天的基础设施投资,就是明天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在1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强化既有经济优势、壮大未来发展动能的内在要求。
以上海为例,王华杰介绍,2022年上海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上主要把握三点: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发挥上海“十四五”各专项规划发布早、项目储备足的优势,持续推进提升交通、能源、生态环境等传统基础设施能级,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水平,同步加快布局服务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支撑新赛道的新型基础设施;二是坚持远近结合,精准发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项目建设,既扩大当前有效投资,补短板、强弱项,又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坚持“时、度、效”相统一,上海将聚焦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早晚都要干的重大项目,经科学论证后,提前到“十四五”前期实施。
不仅如此,多地在扩大投资方面均重视通过重大项目、前沿领域进行引领。比如,北京提出要继续保持千亿投资强度,安徽要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陕西则表示要加大对5G网络、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等。
作为我国GDP突破12万亿的经济大省,2021年广东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万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2022年广东明确将聚焦促投资稳增长,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1570个,总投资约7.6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比去年计划增长12.5%。其中,新型基础设施成为重点,例如,今年广东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光明、松山湖、南沙三大科学城加快建设;优化提升实验室体系,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建设,争取一批新兴领域、交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粤布局。
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金山分析,广东2022年重点项目安排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量大,9000亿的体量在全国较高,对上游产业链的拉动将非常大;二是先行,不仅稳当年经济增长,更是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先行资本;三是优化,投资分配上与广东当前的经济结构优化相匹配;四是创新,今年广东重点项目分配可以看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非常大。
稳增长不仅要扩投资还要促消费。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此前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内需潜力大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分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促进消费恢复成为各地2022年经济“稳中求进”的重中之重。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多地明确提出,2022年将通过开展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如打造消费集聚区、发放消费券等进一步促进消费恢复。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消费市场逐步回暖。”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接下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促消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以及新政策进一步出台,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
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印发《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适应居民消费习惯变化和提质升级需要,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现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并提出了因地制宜满足节日消费需求、拓展县域乡村消费、扩大冰雪消费等十方面举措。
从地方来看,加快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培育新型消费也成为多地2022年促进消费的明确任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各地在注重线上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促进线下消费的恢复与发展。比如,四川提出,2022年将召开全省消费促进大会,打造一批文体旅商综合体、特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陕西提出,2022年将实施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和餐饮、娱乐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样化的消费促进活动,促进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
除提升传统消费外,多地还强调要通过挖掘地区特色、推动消费产业融合,培育生活性服务业等新型消费。以重庆为例,2022年将挖掘重庆特色文化、特色美食和特色旅游资源,推动消费产业联动融合,提质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商旅文体跨界发展。
2021年,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市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其中,已召开两会的北京、广东、重庆等省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均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作为今年提振消费的重中之重。例如,北京提出,要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费业态变化,深入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专项行动,鼓励绿色消费,丰富数字消费,发展体育消费,创新生活、文旅消费,大力孵化新消费品牌,扩大优质消费供给;重庆提到,要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契机,实施国际消费载体提质等“十大工程”,深化“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巩固消费回暖势头;广东省则提出,要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汽车、家电、信息等消费。
金贤东在上述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推动打造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引导企业增加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改善型消费需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消费持续扩大。
每年年初,各地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省级地方两会召开,省级两会也被业界视为是观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1月3日,随着西藏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开幕,标志着全国正式进入2022年地方两会时间。目前进入1月中下旬,更是地方两会召开的密集期,截至1月20日,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召开地方两会。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已公布的2021年地方GDP增速比较亮眼,但多数地方却小幅下调2022年GDP增速目标。据国金证券统计,在已公布的22个省区市中,上海等18个省区市下调GDP增速目标,22个省区市平均降幅为0.7个百分点。
受访业界专家表示,目前已公布的一些地方GDP增速亮眼,和全国GDP增速的提升保持一致,这跟地方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关。而多地提出2022年发展数字经济,这是看到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的决策部署。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2021年西藏、安徽等地方经济成绩单比较亮眼。例如,2022年1月4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拉萨开幕。根据会议显示,2021年西藏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7%左右。
2022年1月17日,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预计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并提出,2022年GDP目标增长7%以上。
随后2022年1月20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根据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6万亿元、增长8.6%,总量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
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1月21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2021年我国经济受益于及时妥当处理疫情,平衡了防疫和发展的关系,各地抓住了疫情缓解窗口期,抓生产保供应;同时由于我国及时处置疫情,我国产业支撑全球供应链,从而保持了经济增长。”
盘和林还向记者指出:“我国各地方政府十分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诸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原料药、新能源电力等行业都获得了强劲的增长动力,因而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普遍亮眼。”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1月21日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21年由于上一年疫情的低基数原因,全国GDP增长达到8.1%,创近年来新高。目前已公布的地方GDP增速亮眼,也和全国GDP增速的提升保持一致,是全国的缩影。此外是价格因素,2021年我国整体通胀较往年提升,名义GDP增速达到12.8%,比8.1%的实际增速快不少,因此GDP总量上也再上台阶,达到114万亿元。这也是各地方GDP从总量上看也纷纷上台阶,形成了比较亮眼成绩的原因。”
虽然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亮眼,但记者注意到,2022年一些地方小幅下调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例如,北京和贵州等地方都下调了GDP增速目标1个百分点:北京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由2021年的“6%以上”下调为“5%以上”,贵州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也从“8%左右”下调为“7%左右”。
盘和林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奥密克戎传播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延缓,国内零星区域性的疫情,也延缓了经济开放,各地出于不确定性考虑,较为理性的选择降低202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不再盲目追求规模的提升。”
应习文则认为:“地方下调2022年增长目标,很重要的因素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从疫情中取得了较好的恢复,因此形成了比较高的同比基数。相比之下,2021年的增速比较高,也是2020年疫情比较低的基数造成的。因此2022年各地增长目标降低,很大程度上是基数抬升这一技术性原因。”
从已召开的地方两会公布信息来看,数字经济受到关注。例如,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江苏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显示,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加速突破,数字经济占比达34%。该报告还提出,2022年,贵州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1%左右;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36%和46%左右。
对此,盘和林对记者表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因素,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看到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的决策部署,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近期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业界看来,这是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持续完善。该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应习文也告诉记者:“各地提出发展数字经济,这符合时代进步的大方向。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一方面疫情防控催生了更多过去没有的互联网需求,另一方面许多新的概念和商业模式也随着技术进步逐步变得可行,比如近期比较火热的元宇宙概念。因此各地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以便在新形势下尽快获取先发优势,抢占有利的赛道。”
二、数字经济冲高回落***权重题材跷跷板效应
周二股指沪强深弱,三大股指涨跌互现,两市成交额11959亿。盘面观察,煤炭行业、航空机场、银行、工程建设等板块涨幅居前,医疗器械、中药、家用轻工、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两市涨停56家,跌停64家,北向资金净流入约23亿。沪指涨0.80%,报3569.91点,深成指涨0.19%,报14391.39点,创指跌0.82%,报3144.33点。
今日指数出现分化,主板指数走强,创业板指数调整。盘面看,数字经济板块开盘集体冲高,但随后单边回落,而权重股盘中拉升走强,题材股则纷纷走低。近期股指筑底回升过程中,反复多次出现板块高低切换的行情,我们认为这恰恰是春节行情酝酿过程中的表现。一方面,经济托底政策逐步落地,昨日央行向市场净投放2900亿,同时调低了10个基点利率,双管齐下,今天终于刺激了白酒和券商权重板块的走强,同时银行、地产、家电、家具和基建等低估值板块也同步走好;另一方面,政策和媒体连续几日重点提到数字经济发展蓝图,使得沉积已久的数字货币、5G、通信设备、云计算、数据中心、信创产业、软件服务、网络安全、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车联网等相关产业链全面走强,也可以说是元宇宙的加强和延伸。市场新的两条主线逐渐明朗,一是以经济托底而逐步形成的低估值板块(特别是家电、家具)已逐步走出企稳和反转趋势,二是以“数字经济+元宇宙”叠加形成的数字经济产业链和新能源产业链的新基建已成为今年重要投资方向。它们有望取代前两年大消费价值股和高景气成长股的抱团行情,成为阶段主角。
“数字经济+元宇宙”是目前市场新的主赛道,相关产业链可重点挖掘;低估值的银行、保险、券商、家电、家具、建材和中字头板块仍有反复修复机会,可适当关注;另外,全球通胀形势下,周期板块和农业板块,可以密切关注变化。【广发证券投资顾问罗利民,执业证书编号:S0260611010126】
三、明后年的数字经济时代大势
标的逻辑:过去的大牛股,大幅度下跌六年,市值跌去了90%以上。同样是数据安全业务的同行企业,估值多在几百亿级别,市净率多在7倍以上,中科金财目前仅仅42亿市值,1.9倍的市净率。近期底部爆量,连续阳线,巨量大阳后呈现60度上攻,季线即将金叉。
公司主要为金融机构、政府与公用事业、企业等领域客户提供金融科技、数据中心综合服务、信创等服务,并持续布局对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创新技术和应用的研发、储备。公司已经取得了 20多项的隐私计算专利跟20多项的区块链技术专利。公司的业务还包括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技术服务及软件产品开发。公司在数字货币的技术应用、场景拓展、运营服务方面进行尝试。
区块链: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会长单位;中科金财在如何使原始会计凭证、法律合同变成有效而可信的电子凭证和电子合同等方面,有着-定的技术积累和实践基础;目前,国内60%以上的银行,原始票据转电子票据的技术支持工作,均由中科金财提供。俗话说做IT的,其实核心就是销售能力,客户覆盖面广是一大优势。
产业数字化其实说白了就是工业互联网以及数据治理,概念非常宽泛,细分十分复杂。仔细分可以有管理端,业务端,云端。按照行业分,政府(智慧政务,智慧城市),金融机构(智能金融,开放式银行),电力(泛在电力,智能电网,虚拟电厂),车联网,智慧医疗,制造业的自动化数字化等等。
按照推进难度来说,制造业应该是最难的。最容易推进的是政府,其次金融机构,再次电力车联网医疗等。国家要城门立柱,徙木为信,自然要冲在最前面当先锋。其次服务业数字化有利于减人增利and提升服务水准,也有很大的能动性。制造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应该是推进的难点。而在软件类别中,管理类OA办公,HR系统成本低通用性强应该最容易上线上云,但是工业企业管理软件可能是预期差最大。而工业互联网的软硬件则开发难度大,定制化程度高,成本大,推进难度比较大。
华为是工业互联网的先锋.成立了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和数据中心能源军团,还涉足智慧矿山跟智慧教育。跟华为合作的软件硬件公司将会有不少的机会。
智慧银行,开放式银行主要标的:信雅达
标的逻辑:过去的大牛股,大幅度下跌六年,市值跌去了90%以上,在A股中跌幅排23名。目前49亿市值,3.91倍的市销率。9月份底部爆量,连续阳线,巨量大阳后呈现60度上攻启动一波大行情,目前季线金叉。该股属于金融科技的核心标的,公司主要业务是为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基于端到端的专业解决方案和产品的业务,客户覆盖全国银行的90%。
携手舜云互联,共建电机产业大脑供应链金融平台。2021年以来,公司流程总线、智能客服等拳头产品正逐步推进与华为等公司进行深度场景适配和兼容互认,以加速当前公司全栈金融科技产品的国产、自主、可控支持。公司研发完成征信大数据平台、市民征信管理系统V1.0,市民征信管理系统V1.0已成功应用于厦门一卡通。信雅达的国密系统再结硕果,国密算法是数字安全认证的内容。
标的逻辑:超跌6年跌去了80%,目前市净率1.18.市销率2.17,市盈率33.86,极度低估。11月开始,放量阳线逐步45度上攻。月MACD即将金叉。
中电兴发子公司与华为战略合作。
公司主营智慧城市,业务占比73%,并且向大数据渗透。目前正式签约航空工业云基地联通大数据中心项目根据已经在建、或者将要参与建设的智慧城市的案例,县、县级市、地级市(包含所属区)智慧城市建设规模测算,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容量超过万亿元,空间非常大。在业务发展方面,公司基于"九甲”资质优势,提出在智慧行政区域领域主推 PPP+EPC项目模式,上半年屡获大单。
在技术研发方面,中电兴发自主研发的视频综合管理平台V1.0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TaiShan100、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及统信桌面操作系统V20完成兼容性测试工作。公司视频综合管理平台V1.0已陆续完成了龙芯、海思等国产硬件平台和统信UOS、中标麒麟等国产软件操作系统的兼容适配,可全面满足智慧中国业务国产化市场要求。
业绩也不错,业绩正在反转。智慧医疗+车联网标的:东软集团
标的逻辑:超跌6年,跌去了70%多的市值。目前市净率1.80,市销率202,在软件行业中排名倒数。目前市值153亿,与同行相比大大的低估。11月开始爆量呈现60度图形上攻。季度MACD即将金叉。
公司是医疗信息化与汽车智能化龙头。东软集团随便按一下计算器,整体合理估值在800亿以上,7倍增长空间,
值得中长线布局。公司主要分智慧医疗,汽车科技以及投资三个板块。关于智慧医疗这块,和行业领先龙头的收入基本差不多,参照卫宁健康的估值,大概估值在300亿元。
关于汽车科技车联网这块,按照德赛西威 700亿估值按照目前的收入规模参照行业估值大概在350亿。关于投资联营这块,4个独角兽,按照每个独角兽100亿估值,按照30%的股份,保守120亿。
当然成长性跟参考标的比可能稍微逊色一点,但毕竟体量在哪里,稍微打折一点,4倍空间行不行?
标的逻辑:超跌6年,跌去了60%以上的市值。目前市盈率25倍,市净率1.84,在软件行业中排名靠后。11月开始阳线排列,地爆天星后带量60度上攻,正MACD季度金叉。不过短期因为智能电网概念涨多了,建议先观察观察,胜负概率长记在心。
公司是电力工程信息化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全国领先的地表水水质监测设备和运维厂商,国内电力设备在线监测行业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公司核心产品为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MGA),该产品能够实现对电力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主要应用于电网公司、发电企业和大型电力用户的110kV以及以上电力变压器;累计已经销售超过1500套MGA,在110kV以上市场份额在50%左右,位居第一。
公司子公司江西博微新技术近年来以能源行业数字化落地为目标,以自主三维平台技术为基础,以BIM+.AI+VR+物联网为支撑,基本具备构建能源行业数字孪生的技术应用与场景落地能力。初步形成以输电、变电和配电工程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的数字孪生业务线。重点应用在数字工地、辅助施工与辅助设计等方向。公司与华为合作携手共同打造产业生态战略。
标的逻辑:超跌6年。跌去了市值的80%。目前市盈率2.36,市销率2.77。在软件行业中排名靠后,
相对低估。11月开始带量上攻,周线级别的背驰,月线级别的盘整背驰。作为跟用友几乎同时代的企业,就因为选择道路不同,一个市值1100亿,一个市值仅仅70多亿。仅仅只是因为业务模式的不同。用友靠着办公OA以及HR系统发展壮大,而汉得则坚持ERP。时代的风来了,企业数字化的深水区,企业资源管理,流程控制,这次该轮到汉得的主场了。
汉得五年磨一剑,连续投入苦练中台,马上开花结果。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ERP企业。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高端ERP实施服务的专业咨询公司之一,公司目前已经为大量的企业客户提供了面向C端的业务转型和工具支持(如索菲亚家居、青岛啤酒、绫致服装),同时在B端和M端也为企业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整合方案和产品实施(如福耀玻璃、汇众汽车、海立压缩机)。11月13日公告,汉得信息拟为甄云信息引入战投对其持股比例将降至19.7564%,此次投资方的引入,将为甄云信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引擎。2019年3月,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百度拟受让控股股东出让的5.26%股份,成为战略投资者。公司已经开始做内部激励,目标是利润业绩三年内要达到120%。
3.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DECP)的机会自然不必多说,数字货币目前正加大试点范围。
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数字货币技术。这是个重大节点。数字货币涉及比较多的软硬件。
软件上的,如系统,工具软件,身份认证,安全防护等等。
标的比较多,价值量其实不大,主要是概念。
设备终端:银行的机器设备需要更新,公共收款设备也需要更新,价值量比较大。爆发力比较强。比如银行的ATM以及智能机器都要更换或者升级。
个人硬钱包软件包:软钱包就是各软件,价值量不高。硬钱包量相对比较大,爆发力比较强。比如芯片卡,SIM卡,物联网设备,异型卡等等。
另外提一下,哪些数字货币对于哪些收单的企业其实长期的利空,但是对于制造POS的厂商来说是利好。而数字货币的硬件终端包括硬钱包,最重要的是芯片,安全需要必须是国产芯片。
数字货币什么时候全面落地不好说,毕竟是涉及14亿人的总盘子,丝毫的错误BUG都不能有,所以一定是一个逐渐推广的过程。
但是扩大试点的利好会一个个来这是肯定的,现在人民币大概是330多万亿。数字货币即使替代一半,那也是全社会天量的软件硬件更新需求。
目前简单的打三折保守测算,数字人民币软硬件产业升级将带来1400亿的市场空间,包括银行核心系统改造51亿、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截止339亿、ATM升级507亿、智能柜台发卡机升级323亿、商户POS设备升级192亿,市场空间广阔。
因为目前各大研究结构无论是券商还是基金也好,对数字货币的增量基本是懵逼的,仅仅停留在风口的概念上,很少有去做定量分析的。所以这个研报的数字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根据墨菲定律,实际花费永远是要远远超过最初的预计,真的落地我估计是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考虑到提供服务的企业基本是中小企业,对于弹性空间上的贡献必须是十分可观。
标的逻辑:市净率2.66,市值16亿。整体估值比较低,目前的股价也处于2018年以来上市的地板价上。图形上是MACD周月季金叉。
因为发卡跟经济相关不大,这家公司业务是不存在周期性的,所以数字货币时代给他额外赠送了一个超大的黄金大饼。
对于数字货币来说,其实弹性最大的莫过于硬钱包了,目前全国一年平均发卡3.8亿张。数字货币推进完成的话,预估至少发卡24亿张(超级SIM卡,屏显卡,异型卡合计)。就是6.5倍的空间。
A股中仅有华信新材一家供货,处于垄断地位,市场中以东信和平、楚天龙、恒宝股份、天喻信息、金邦达、东港股份等为代表的上市卡商公司都是他的客户。
卡材产能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明后年卡材供不应求,量价齐升。16亿市值弄到80亿?行不行,我看可以放开想象力。
标的逻辑:2015年后估值跌了一半,市净率2.72,市盈率34.76.相对低估。11月以来一直多头均线上攻。属于妥妥的中盘机构票。数字货币时代到来会引发海量的金融网点支付设备,业务设备的更新,公司是银行智能机器的绝对龙头,业务就不多介绍了,不懂的去查,正积极拥抱数字货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重点合作单位,他的数字货币钱包已经在支付场景中闸机,自动售货机等等测试。
冬奥会的刷卡机就是他家提供的。旗下的中科江南很牛,所有的银行都要接入他的系统,每个银行要按照网点接口交使用费。另外还开展了数据中心业务。可以说国内数字货币走在最先的,跟官方合作跟银行合作最深度的就是他了。按照数字货币时代弹性估计,设备更换的数量空间毛毛估可能达到常量的8倍左右。
标的逻辑:卡商中的老大,屏显卡以及超级SIM卡。中国电科旗下,最终实控人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覆盖金融服务、移动通信、政府公共事业、消费电子、工业物联、车联网等应用领域的智能卡产品、数字身份安全产品。
智能卡业务:移动通信方面主要产品为M2M、NFC-SIM、USIM等,主要的业务对象为电信运营商;金融支付方面主要产品为金融IC卡,包含行业工艺卡、创新工艺卡、高端定制卡等,主要业务对象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公共事业方面主要产品为身份证、社会保障卡、电子护照、ETC记账卡。数字身份安全产品:发挥在数字身份识别与数据安全技术优势,聚焦物联网及信息安全产业,为市场提供数字身份安全模块(eSIM、eSE、RFID产品)、数字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主要项目包括:垂直行业安全芯片项目、物联传感标签项目、移动写卡系统业务、数字安全平台RSP平台业务等。
公司有数字货币钱包硬钱包和数字货币密钥数据装置专利,该两项专利为公司对数字货币安全管理方面所做的技术储备。公司还有中电科的重组题材。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离不开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
电缆,光纤,传感器,算力(比如DPU),数据中心等等这些基础硬件设施也将会大大加速,相关标的也会大大受益。
另外,国家对数字经济的主体中小科技创新服务型企业的支持只会越来越大,更多的利用资本市场帮助这些企业做大做强,近几年会看到很多的数字经济中小科技创新服务型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因此投资了较多数字经济中小科技创新服务型企业的创投公司也将会大大受益。
标的逻辑:超跌了6年多,股价跌去了80%以上。目前市净率2.37,市销率2.32.都大大低于同业。近几天底部爆量开始45度上攻,季度即将金叉。光纤行业前几年行情跌成了渣,但是现在已经反转,中移动的百亿级别集采均价比去年上升了30%,通过实业调研也得知光纤行业确实已经反转了,有的公司销售经理说从来没见过像现在这么火爆的光纤行情。
公司还有电缆业务,其实电缆由于电力改造,电缆业务也火爆。
标的逻辑:估值在绝对底部,光模块的龙头大哥。即将月金叉。
标的逻辑:图形放量上攻,正第一次分歧。网络大数据场景的加速DPU。为高带宽、低延迟、数据密集的计算场景提供计算引擎。CPU处理网卡中流过的数据太浪费CPU的性能了,未来趋势是搞一张专门处理网卡中流过的数据的芯片DPU,就像图像数据交给GPU那样。算力DPU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中的核心,具备划时代的意义。
无论是产业数字化还是元宇宙等都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持,有研究机构表示算力需求将会增长千倍。公司的DPU产品将在明年下半年流片,公司还有别的业务就是网络安全芯片。参考目前上市的芯片企业动辄几百亿的市值,目前左江科技就69亿市值。弹性空间不可谓不大。
银行元宇宙经济观察网和权重题材跷跷板效应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