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 宇宙和世界真的是虚拟的吗
  2. soul进不去房间显示正在恋爱中
  3. 王心凌中国移动元宇宙音乐收视率高吗

宇宙和世界真的是虚拟的吗

2021年元宇宙无疑成为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扎克伯格曾表示未来脸书将从一家社交媒体公司转变为一家元宇宙公司,之后元宇宙这个词席卷了整个互联网与投资圈。在大多数人还搞不懂元宇宙是什么的时候,科技公司们已经步入了“万物皆可元宇宙”的时代。

各大厂商竞相入局、已经成为新风口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银河奖”获得者长铗在新书《元宇宙——通往无限游戏之路》中表示——

人类对虚拟世界的想象已经有些年头了,从整体上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文学、艺术、建筑等诸多领域创造一个个架空世界,给生产力过剩的头脑找一条出路。在古埃及人、玛雅人的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外星人、宇航员、不明飞行物等艺术形象。

另一类则是直接怀疑我们所处的世界本就是虚拟的,不管是柏拉图的洞穴、笛卡儿的恶魔还是庄周的梦蝶,它们都在试图撼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时空观念。如果说前者是以实映虚,创造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后者则是向虚而生,解构现实世界的超越性和唯一性,而将人类命运置于更高维的视角去审视。但从宏观上,两者殊途同归,有加速融合之势。元宇宙则是这两股思潮在现实科技文明裹挟下的一次集体狂欢。

在印度教的世界观中,“梵”在世间显现的一切就是“幻”,即摩耶。世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梵”通过其幻力创造出来的幻象。正如《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偈语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持有此观点的不只是古人。2019年,位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场辩论会,四位物理学家和一位哲学家花了两个小时讨论:我们所知的这个宇宙有没有可能是被模拟出来的。在辩论的最后,主持人问五位学者:“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虚拟宇宙中的概率有多大?”最高的概率数字来自这组专家中的那位哲学家——纽约大学的大卫·查默斯,他淡淡地说:“42%。”这是一个出自《银河系漫游指南》的梗;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马克斯·泰格马克则认为这个概率是17%,大致相当于在掷骰子时得到想要的某个特定数字的概率;在布朗大学任职的吉姆·盖茨则认为这个概率只有1%;来自哈佛大学的丽莎·兰德尔在辩论中提出,她很诧异怎么会有人认为“虚拟宇宙假说”很有趣,而她给出的概率是0。

“宇宙模拟论”最狂热的支持者是埃隆·马斯克,他曾在不同场合提到过矩阵模拟假设。矩阵模拟假设的基本逻辑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才不到一万年,而我们所在的宇宙已有将近140亿年的历史,这么漫长的时间足够兴起许多文明,且达到非常高级的程度。更古老、更高等的文明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的造物主。他认为:“从统计学角度看,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很有可能存在一个文明,而且他们找到了非常可信的模拟方法。这种情况一旦存在,那么他们建立自己的虚拟多重空间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显然,埃隆·马斯克的答案是100%。

试想一下,才发展了不到一万年的人类文明已经在向元宇宙进发,那么140亿年间,可能有多少更高级的文明造出多少元宇宙或更高级形态的宇宙?我们生活的所谓的“现实”,很可能是由更高级的文明创造或模拟出来的。如同人类创造了游戏,人类文明很可能是许多模拟文明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是一个大型游戏呢?

这个想法并非天方夜谭。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某些复杂环境的画面只有当我们观察时才会被渲染出来,我们不观察则不会去渲染,游戏引擎只是记录坐标信息。这是因为游戏开发者在设计较大场景的时候,比如设计一幢房子的内室场景和光照等,对所有的3A级画面都采用了视锥算法,为了优化性能通常都不做全局渲染,而只会渲染玩家视角所能看到的物体。这几乎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相一致,以“薛定谔的猫”思维实验为例,在观察者介入之前,量子处于波函数所描述的叠加态,猫既是活的也是死的,相当于游戏未被渲染。当观察者介入之后,量子塌缩为本征态,相当于游戏引擎将环境渲染为观察者所看到的世界,猫只处于一种现实状态,要么是活的,要么是死的。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似乎在向我们揭露,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不过是这个大型程序里的一小块地图。

还有物理学家认为,我们的世界在极小的尺度上是否由离散的“块”组成——如数字图像中的像素——是“世界是模拟的”的关键证据。因为游戏其实也是“像素化”的,是有最小精度的。事实上,现实世界不仅存在最小尺度“普朗克长度”,还存在最小质量“普朗克质量”、最小时间刻度“普朗克时间”等。同时,我们这个宇宙不仅存在着节能待机极限——绝对零度,还存在运行极限——光速。不难想象,超光速是宇宙这台机器的CPU进行的超频运行,超自然现象则是这个大型游戏运行出现了漏洞,平行宇宙则是这个游戏的各种存档。

在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中,奴隶们是故事的主角,然而从主角视角,很容易产生这样一个盲点:“变戏法者”从何而来?谁在为洞穴中的奴隶们放映“皮影戏”?以及这个洞穴是由谁所造的?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为我们讲了另外一个故事,并提供了一条线索: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乃是以一个更为“清晰且真实”的理性世界为对象,由一“工匠之神”使用四大元素“模仿塑造”而成。当我们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比对的时候,就会发现柏拉图似乎在暗示人们,现实世界实乃一个“洞穴”,而这个洞穴的“洞主”似乎正是那位“工匠之神”。“工匠之神”虽然技艺精湛,但仍不能完美复制理性世界,正如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可以找到很多砖头和轮子,但找不到一个纯粹数学意义上的方形和圆形。所以,世界是有限精度的。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原理与宏观世界的非完美性,在本质上是同一的,都在向我们暗示,宇宙可能是被模拟出来的。

如果我们身处的世界是高级文明虚拟创造出来的一种元宇宙,而我们也要打造我们自己的“虚拟世界”元宇宙,那么在我们所打造的元宇宙中,是否又会出现下一层元宇宙?就像俄罗斯套娃。

多层元宇宙(多维空间、多维宇宙)之间是可以打通和相互切换的:既然分不清哪里是“现实世界”,哪里是虚拟世界,那么,你想在哪个世界体验,你就停留在哪个世界。在电影《盗梦空间》中,就有对多重梦境的设计,而且许多人愿意停留在梦中的世界。电影《异次元骇客》中,虚拟世界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被虚拟创造的,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是真实的,而且在自己的世界中又创造出了另一个虚拟世界。

按照元宇宙的“套娃逻辑”与自相似性,也许,人类也不过是现实世界里的NPC。如果把宇宙当作一个单局时间超过亿年的超大型游戏或无限游戏,我们以为自己是玩家,但更可能的情形是我们只是NPC,或者至多比NPC稍好一点,是具有超级自主意识的非玩家角色。也许我们面临的选择会更多一点,皮肤有几种颜色可选(黄、黑、白、棕),语言有5000多种选项,出生地有100多种选项,我们求学、恋爱、工作、结婚、生子,也可能不婚、丁克一生。有一天当你眼前突然弹出一个窗口,告诉你“点击以获取更多信息”,那将是对我们世界观的致命一击。

电影《失控玩家》中的NPC拥有了自己的意识,当真实世界的人们看着它在游戏里“大闹天宫”时,它却萌生了想要拯救这个“不真实的”世界的想法。当它发现自己的一切行为和结果都是被提前设定好了的时候,顿时陷入了无穷的绝望,因为它当下的任何想法都失去了意义,于是它问自己:我为什么还要存在?

生命的本质就是为了延续,因为生命就是一个无限游戏。由此,元的含义也就呼之欲出了,它是进化与自我指涉的双重叠加:自我进化。所以,元宇宙,不言而喻,即自我进化的宇宙,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无限游戏。Roblox的一只脚已经跨入自我进化的门槛:目前该平台的游戏数量超过4000万个,由800万名左右的用户创造提供。Roblox对于平台上的项目不做任何规则限制,由所有用户(包括开发者)共同决定其规则。之所以说一只脚,是因为Roblox是把修改规则的权限交给了用户(即社区),虽然与元游戏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这仍算不上是真正的自我进化。

也许有朋友会指出,“进化”这个词在中文的语境中同样代表了一种有限游戏思维,“进”作为“退”的反义词,似乎在暗示生物的演变有方向,今天的人类要优于先祖。在有限性这层含义来说,它与“超越”一词并无本质区别。是的,早有有识之士指出,应该将Evolution翻译成演化,进化带有方向性,是不对的。既然生物是随时间和环境而变化的,那么生物的演变(变化)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生物从一种物种演变成另一种物种也是随机的,所以谈不上是“进”还是“退”。留美学者龙漫远先生在为WhyEvolutionisTrue一书的中文简体版《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作的序中也特别强调:“对于中心概念‘Evolution’,这一被长期误译为‘进化’的最重要的单词,书中使用了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学者和翻译家之一严复准确翻译出的‘演化’(天演)一词。这是中文世界对演化生物学中心概念理解的一个重要进步。”但由于“生物进化论”已经是约定俗成的翻译,本书并不特别使用“演化”一词。需要指出,有限游戏思维已经深深根植于人类共同的记忆当中,历史学对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的归纳,文明史从采集狩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乃至信息文明的划分,都不约而同地沿袭了历史有车轮、社会在进步的有限思维。殊不知天行有常,独立而不移,周行而不殆。

如果元宇宙的无限性成立的话,那么似乎也可以对那些司空见惯的宇宙学名词提出疑问。比如,“大爆炸”这个词就很不具有无限性,它暗示着宇宙有始有终,最终我们的宇宙会走向热寂。还有一个结论,宇宙可能是封闭的。但是宇宙的起源比我们想象得更复杂

博洛尼亚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佛朗哥·瓦扎和维罗纳大学神经外科医生阿尔贝托·费莱蒂对人的大脑和宇宙这两个在规模上相差了27个数量级的网络进行了定量分析。他们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和宇宙这两个系统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度,尽管它们相差巨大的数量级。在研究中他们使用功率谱分析技术来研究大尺度上的星系分布情况,图像的功率谱测量的是不同空间尺度的物质结构波动强度。

从图7.1的功率谱分析图像中可以看到,小脑中0.1~1mm范围内的波动分布与数千亿光年内的星系分布是相似的,而最小尺度(大约10μm)下的大脑皮质形态则与几十万光年尺度上的星系分布更加相似。相比之下,其他复杂系统(包括云、树枝、等离子体湍流的对应图像)的功率谱分析结果与宇宙网络截然不同,这些系统的功率谱更加严格地依赖尺度,而这可能是它们分形性质的表现。这种现象在树枝分杈和云层形状中更加明显,两者都是非常典型的分形结构,在很大的范围内具有自相似性。另外,对于人脑和宇宙这样的复杂网络,可被观察到的行为并没有分形的特征。

如果“宇宙是模拟的”假说只是一个被滥用的隐喻,那么下面这个假说的奇妙性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小西尔维斯特·詹姆斯·盖茨有一个设想:宇宙可能正在进化。他说:“自动纠错代码让我们的浏览器可以正常工作,那么这类代码为什么会出现在我所研究的物理方程式之中呢?”

盖茨的研究领域是超对称,即推测每一个基本粒子都拥有一个相对应的粒子,而这个相对应的粒子可以解释我们在宇宙中发现的许多奇怪的现象。在有关超对称的探索工作中,把一些事物以非一即零的形式进行表示非常便于研究。关键在于,如果真的用这种方式表示一些事物,那么盖茨研究的方程式成立的唯一条件就是这些被表示为一或零的物体中所包含的额外的信息:量子纠错码。

这也许标志着我们的宇宙正在进化。有这样一种可能,在宇宙形成之初,出现了一些具备一系列数学特征的宇宙,但并不是所有这些宇宙都能延续至今。然而我们的宇宙延续了下来,是因为某些反馈机制(比如量子纠错码)给我们的宇宙提供了稳定性。

《元宇宙:通往无限游戏之路》

2021年1月

长铗著

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阐述了元宇宙的定义、发展历史与产业现状,按照古典元宇宙与加密元宇宙的分类,总结了元宇宙的六大基本特征与七大技术基建。本书基于“无限游戏”思想,详细介绍了怎样设计一个完备自洽且可行的元宇宙协议;阐明了无限游戏与有限游戏在组织形态、治理结构、商业模式、生产资料、游戏规则、经济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提出了元宇宙三大定律,以及建立在区块链智能合约之上的元宇宙产权、交易、繁殖三大协议。在全书的最后,针对元宇宙提出了哲学层面的思考,阐述了虚拟与现实的二元对立与相互融合,元宇宙对现实世界的冲击以及我们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指出元宇宙的本质在于自我进化,并从熵的角度推演了未来元宇宙的终级发展形态。

soul进不去房间显示正在恋爱中

人数已满。房间显示正在恋爱中的原因是房间恋爱人数已满,所以才进不去。Soul是基于兴趣图谱和游戏化玩法的产品设计,属于新一代年轻人的虚拟社交网络,成立于2016年,Soul致力于打造一个“年轻人的社交元宇宙”,最终愿景是“让天下没有孤独的人”。

王心凌中国移动元宇宙音乐收视率高吗

这个问题和曾经上热搜的「孙燕姿是小众歌手」「周杰伦不开演唱会是因为怕没有粉丝买票」有异曲同工之处。对此,网友的回答“我们还在,只是老了”。但如果只用“我的青春回来了”“妥妥的童年回忆”来解释王心凌的翻红,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分析下来,我认为有如下原因↓《乘风破浪》IP加持,三季流量不可小觑《乘风破浪的姐姐》已经走到第三季,第一季凭借女性内心的声音标签迎来开门红,第二季口碑和流量均有所下滑,但IP势能仍在。《乘风破浪的姐姐3》5月20日开播,据灯塔专业版显示,不仅当日热度登顶,全网正片播放市场占有率同样居于首位,是榜单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三倍,超过《向往的生活》第六季、《奔跑吧兄弟》第六季等其他节目,当日芒果TV播放量破亿次,足以见得《乘风破浪》仍是流量担当。与此同时,30位“浪姐”以各种话题纷纷抢占微博热搜榜,如“薛凯琪都不会老的吗”“黄奕单方面宣布与胡杏儿腰胯组合成立”“阿娇触不可及的漂亮”等,在观众中掀起新一轮讨论热潮,话题“乘风破浪”的累计阅读量再次提升,共计达到82亿次。如果没有《乘风破浪》的初始流量,王心凌恐怕也很难二次冷启动。中心化媒体时代,甜心教主打下群众基础说王心凌翻红,是因为王心凌真的红过。当年的台湾四小天后之一,和SHE、张韶涵、蔡依林并列,哪个拿出来不是足以勾起一波回忆杀的存在。那个年代能够挤进四小天后阵营,足以说明大爆过。王心凌的优势还在于她影视歌三栖发展,歌曲和影视作品常常是捆绑洗脑,立体环绕,容易记住,代表歌曲有《爱你》、《睫毛弯弯》、《第一次爱的人》,代表电视作品有《微笑pasta》、《天国的嫁衣》、《桃花小妹》……当年班上的女生几乎没有不看微笑pasta的!盘点90后回忆杀时,王心凌也是必上榜。其中最关键的是以王心凌为代表的这个年代的歌手明星,其实是有时代红利的。虽然歌曲本身节奏欢快、朗朗上口,但相较于如今分散注意力的移动互联网,那时中心化媒体导致大家更容易将目光集中在一小撮明星身上,更容易打造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换句话说,大家听的都是比较样板化的内容,说来说去,无非就是那几个。现在00后喜欢的明星歌手,可能彼此之间都不认识,更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了。现在的人要红,比之前容易,但红的含金量和受众量也下降了。很难再像十年前一样,真的红遍大江南北。后疫情时代,甜歌标签更有市场如前所说,回忆杀只能部分解释王心凌的翻红。毕竟30位浪姐,谁还不是有一定代表作的姐姐呢?包括最近周杰伦、张韶涵等频频刷屏上热搜,炸出大批已经中年躺平的80后90后老歌迷,华语乐坛也似乎开启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可为什么在《乘风破浪》的舞台上,率先翻红的却只有王心凌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后疫情时代,大众心理发生了不少变化,从原来高速增长下的“我要拼搏,努力成就一番事业”,转向如今更倾向于“经营普通人的小日子”,捕捉生活小确幸的同时,更愿意去发掘甜而不是品味苦。所以,王心凌的糖刚好对上了广大网友们的口味。不过个人盲猜后续还会有更多维度的梗出来,毕竟一直吃糖,人也是会不耐受的。80岁甜心奶奶发言,与大女主剧本形成反差灰色学院风百褶裙、欢快的舞步、声线气息发音咬字、刘海的面积、发梢弯曲的弧度、睫毛的浓密卷翘度,唱着《爱你》这首22岁时的成名曲,一点也看不出王心凌即将奔四。不少网友惊呼「她状态怎么能维持得这么好!」。而对于介不介意永远被贴上「甜美」这个标签时,王心凌回应「甜心奶奶也还不错啊,如果我八十岁都还在拄著拐杖,跳《爱你》跟《彩虹的微笑》,还可以被叫甜心奶奶,不是也蛮好的吗?」此番甜心奶奶的发言,与一些明明长相甜美、业务能力还不怎么样却非要拿大女主剧本的明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无畏年龄只做喜欢的自己、也不去硬凹什么人设的发言,更是直接拉满女性好感。近几年,独立女性主张一浪高过一浪,仿佛不独立、不搞事业就是不算现代女性。但要求一个人非要独立、非要XX样,其实也是对女性的一种限制,无非是从要求顾家贤惠,变成了所谓的独立自主。真正的现代女性主义,应该是尊重个人选择,包容多元价值,允许每个人做自己的自由。而王心凌在《乘风破浪》舞台表现出来的恰恰是这种放松和接纳,而不是为了别人的眼光,为对抗而对抗,硬要撕下“甜美”的标签。当然,这40岁如18岁一般的完美复刻背后,也有王心凌的人狠话不多。为了提升状态,避免浮肿,王心凌在ins上多次晒出体能训练的照片。

好了,关于元宇宙中恋爱和王心凌中国移动元宇宙音乐收视率高吗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点赞(1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